- 陈森;贾楠;许铭宇;黄丽;陈平;
为解决茶园杂草生态防控和土壤培肥问题,初步研究了茶园覆盖木屑与间作作物的生态循环模式效应.调查发现,茶园原有杂草26科46种,主要恶性杂草为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 (L.) Scop.)、藿香蓟(Ageratum conyzoides L.)、小蓬草(Conyza canadensi (L.) Cronq.)、双穗雀稗(Paspalum paspaloides (Michx.) Scribn.)、野茼蒿(Crassocephalum crepidioides (Benth.) S. Moore).通过茶园覆盖木屑,间作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amk.)、蚕豆(Vicia faba L.)、豌豆(Pisum sativum)和覆盖木屑+间作多花黑麦草形式,探讨对茶园杂草防控和土壤培肥的效果.结果表明,覆盖与间作处理都能够提高土壤的含水量,但是覆盖比间作更能提高茶园土壤的含水量;覆盖与间作都能有效的降低土壤容重,但两者差异不显著;覆盖与间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土壤的pH,其中间作蚕豆对pH的影响较大,能够显著降低土壤的pH值.覆盖与间作方式能有效的防控茶园杂草与培肥土壤,覆盖木屑+间作多花黑麦草对杂草的防控效果最好,间作蚕豆与豌豆对土壤的改良效果最好,间作多花黑麦草、蚕豆、豌豆又能提高茶园的覆盖率,创造简单的立体复合栽培模式,优化茶园环境.
2018年03期 v.31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余晓华;邓金川;王明祖;郑晶;郭微;刘萍;周阳梅;
为探讨类芦(Neyraudia reynaudiana (kunth) Keng)及杂交狼尾草新品系1号(Pennisetum americanum×P.purpureum cv. 23A×N51 cv. Huanan No. 1;以下简称杂交狼尾草)对复合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以3种污染程度不同的电子废物污染干土(其Cd、Pb、Cu、Zn重金属全量分别为4 678. 44、14 181. 13和15 026. 89以及重金属全量为270. 04 mg/kg田园土为对照),盆栽两种植物,刈割两茬,测定地上生物量和Cd、Pb、Cu、Zn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重金属污染程度下两种植物第2茬生物量都显著降低(P <0. 05);而第1茬生物量类芦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 0. 05),杂交狼尾草污染最严重下显著低于其他各处理的.土壤不同污染处理下两植物重金属含量除少数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外,绝大多数高于对照的;不同污染处理间绝大多数差异不显著.类芦除了第2茬的Pb外、杂交狼尾草除第1茬的Cu外,各处理间两植物重金属含量差异显著,且污染土下重金属含量显著或明显高于对照.类芦轻度污染下富集Cd含量最高,分别为0.83(第1茬)、0.74 mg/kg(第2茬);杂交狼尾草Cd含量第1茬轻度污染下为0.76 mg/kg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第2茬轻度和重度污染下其Cd含量分别为1.13、1.19 mg/kg,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两种植物污染土种植下积累Zn浓度也较高,其次为Cu、Pb.第2茬与第1茬相比,两植物对照处理下的4种重金属含量都明显减少;污染土相同处理间Cu和Pb的含量都明显减少而Cd和Zn含量都明显增加.轻度污染下两植物4种重金属迁移总量最高,且其Cd的迁移总量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其次类芦对Zn、Cu,杂交狼尾草对Zn、Pb的迁移总量也较高.因此杂交狼尾草修复电子废物Cd、Zn、Pb及Cu污染土壤的潜力明显高于类芦,并且两者都适合栽植在该研究的轻度污染下作为重金属积累植物.
2018年03期 v.31 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5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罗梅;李书锋;罗媛子;王嘉熠;董章勇;
通过对前期测定的番茄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lycopersic基因组14 501条gene序列进行搜索,发现466个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分布在425条unigenes中,发生频率为2. 93%.在番茄枯萎病基因组的SSR中,三核苷酸重复占主导地位,占SSR总数的65. 88%.优势重复单元为AGC/CTG和AAG/CTT,分别占16. 52%和12. 66%.基于筛选的SSRs,运用Primer3软件进行引物的批量设计,共设计出451对引物.结果说明番茄枯萎病菌基因组中含有丰富的SSR位点.
2018年03期 v.31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明;唐炳雪;卞乐怡;梁玮坤;项方林;张晶;蒋锋;刘鹏飞;李小琴;陈青春;
为明确钾肥用量对糯玉米(Zea mays L.)植株茎粗和株高的影响,设置不同钾肥梯度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糯玉米植株茎粗和株高都随着其生育期推进而增加并在抽雄期达到最大,随后保持不变;同一生育期内,茎粗和株高都随着施钾量增加而增加,同时,施钾量、茎粗和株高三者之间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 0. 8).
2018年03期 v.31 20-2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3K] [下载次数:3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叶静敏;吴波;蒋旭红;舒绪刚;刘展眉;程杏安;温宇;
为研究喜树碱(Camptothecin,CPT)对B16F10小鼠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及黑色素合成抑制机制,利用噻唑蓝(Methylthiazoletetrazolium,MTT)检测法、显微观察法、Na OH裂解法和多巴氧化法分析不同浓度的CPT对细胞增殖、形态、黑色素合成及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CPT浓度的增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B16F10细胞的增殖抑制增强. 160μmol/L CPT处理72 h,B16F10细胞增殖抑制率达77. 0%,一定范围内呈现时间和浓度依赖性(P <0. 05).同时不同浓度CPT对细胞黑色素合成和酪氨酸酶活性也具有明显抑制作用,40μmol/L CPT处理72 h,细胞中黑色素的合成量为85. 37%,酪氨酸酶的活性为56. 4%(P <0. 05).结果表明,喜树碱能有效抑制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的增殖和细胞内的黑色素的产生,其机制可能与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有关.
2018年03期 v.31 2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1K] [下载次数:5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黄启良;牟英辉;方临志;陈俊雪;马稚昱;
采用LED光源在温度和光周期可控的人工气候室照射樱桃萝卜(Raphanus sativus L. var. radculus pers),研究不同比例的LED红蓝组合光对樱桃萝卜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光质处理对樱桃萝卜苗有显著影响,纯蓝光和高比例蓝光会抑制根的伸长,降低根的表面积和体积,而红蓝质比为1∶1有利于促进地上部生长,红蓝比1∶3的组合光可以显著促进根系生长发育.蓝光照射处理可以显著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蓝光比例越高,效果越显著.总而言之,不同的红蓝光质处理可以显著地调控樱桃萝卜苗的生长发育.
2018年03期 v.31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0K] [下载次数:3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李力;吴卓葵;陈立升;
针对低频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智能锁的需求和现有智能锁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125kHz的RFID智能锁系统.该设计采用STM8s103F3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使用AT24C02存储卡号信息.系统的主要特点为使用运算放大电路来读取电子标签上的信息,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解码速率.设计了相应的硬件电路,完成了射频信号的捕捉、放大和曼彻斯特码的解码以及相应的物理解锁动作,介绍了系统的解码算法和硬件的开发流程.系统应用与分析表明,该设计稳定可靠,运行效果良好.
2018年03期 v.31 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80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杨尘宇;黄伟锋;李超;林东涛;陈家政;陈诗欣;
为实现环境光照强度的动态自动调节,研制了一款光照检测及调节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单片机、传感器、恒流源以及灯组等组成,通过TSL2561光照传感器实时检测当前环境的光照强度,采用PID控制算法,以光强实测值和用户预设值的偏差为依据,实时调整系统输出量,以PWM形式的信号控制恒流源的输出电流大小,实现对环境光照强度的精确控制.通过仿真和试验两种方式联合整定了PID参数并对系统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可靠,在持续扰动作用下,稳定时间最短为6 s,最长为10 s,能满足一般环境光照调节的要求,可为相关领域的光照智能调节提供参考.
2018年03期 v.31 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5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孙昭洪;
研究了非线性Schrdinger-Poisson系统{-Δu+u+λφ(x) u=|u|~(p-1)u, inR~3,-Δφ(x)=|u|~2, inR~3,的多变号解的存在性.利用下降流线的不变集方法,证明了该系统对p∈(3,5)具有无穷多变号解并存在一个最小势能的变号解.文献中很少见到该系统多变号解的存在结果,推广了文献中的一些结论.
2018年03期 v.31 47-5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